一直說要寫,不過卻拖到現在才寫 Or2

這個學期雖然感覺挺閒的,不過在音樂廳上班的場次,我有記憶的只有五場

如果有人知道我漏掉的場,麻煩請跟我說一下

1.  理學院音樂會。錄影(應該啦?)

樂器種類多,換場次數多,對於流程的掌握要仔細,不然一不小心就忘了現在是進行到哪邊了

不過人數多,相對走動的次數就少,所以在掌鏡上不會太過困難;但確深深覺得三機不太夠用 XD

2.  文錙場:福田進一吉他演奏會。舞監

我擔任的舞監次數不多,這應該才第二次吧?

以古典樂來說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聽結尾點,特別是舞監。如果搞不清楚結尾點,很可能會弄亂開門的時間

,所以覺得搞不懂的人,要強迫自己聽一下古典來搞懂。

這場最多是兩人表演,所以在換場跟流程進行上我覺得沒有太多的麻煩,只要歌曲段落搞懂就好

不過沒Follow到弘陵調無指向有點可惜(我們兩隻無指向收進來的音量不一樣?)

ps. 福田大師人很親切,沒有架子 XD

3.  通核:長笛演奏會。音控

今年出錯最大的一場,我在開場後才發現無指向被我mute了,導致一開始有一段時間沒有聲音,壽哥對不起。

這種組合的場,感覺跟文錙場一樣,不需要太多的架場跟Mic問題,只要把流程跟錄影感覺抓好就好(我不會錄影!*抱頭*)

同福田老師場,古典的段落需要知道,特別是這一場,不像福田老師會做起立的動作讓你知道,是一連串下去的

我覺得等到表演者鞠躬、觀眾拍手後才有反應,會有點太慢。

4.  古典吉他社期末成發。音控

人數很多,有分部,還要收音,所以對樂器的收音位置要了解(吉他就那邊啊,那邊)。雖然我不知道我收出來的成果可以打幾分

不過這場出了點小意外,就是我是用地線接238收音,結果原本說好A mic跟B mic被他們的社員擺錯位置了,還好我有發現

所以對場上自己架場的器材最好自己畫圖記一下,如果有要交班就要畫得更仔細

5.  課外組。音控

很歡樂的場......不過記得下次如果接到這種場,動作要稍微快一點,因為可能冷不防就會跟你說要開始了......(默)

基本上要注意彩排跟Rundown,有樂器的最好彩排一定要re到、表演有音樂的社團要搞清楚是定點下還是先下歌之類的,大致上沒有問題

還有麥當勞可以吃......(小聲)

 

以上是這個學期的作場回顧,以下是我個人的心得。

很多人進來音樂廳的時候,都會把音控設定為最高的目標,我也是。但經過這一年下來,我覺得完全不是這樣

對外場音響公司來說,當下的表現是最重要的,也是唯一的。音場的表現、問題的臨場處理是相當重要的,但當表演結束,就會被眾人遺忘

。我很少看有人活動完會感謝PA老師的 Or2 但音樂廳不是

音樂廳提供了”現在”之餘,還給了”過去”。所謂的過去,就是錄影。

表演者在音樂廳表演之後,可以透過我們提供的服務,為自己的表演留下一個最美好的印象,這是音樂廳最棒的加值條件之一

除了表演的當下可以享受到高等級的音場享宴之餘,在表演結束後還可以有美好的回憶可以細細品嘗,這樣的價值與附加價值融合起來,就是音樂廳

所以,在這樣的前提之下,音訊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,因為以音樂廳的場地及表演性質,音響的需要量並不算是很大的(唱KTV不算的話......),只要不出包就好

反而是其他更多需要臨場改變的,如燈光、以及存檔留念的,如錄影的重要性,在某些場會比音訊來得更重要

換句話說,我們必須什麼都會,什麼都是重要的,我想這樣才是正確的吧

如果有機會,我也會將這樣的觀念傳達給跟我一起實習的學弟妹,有傳承才能永續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